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目前正值4月下旬各地春耕也已经接近尾声,早春种植的作物现在纷纷已经长出了新苗,新一轮的种植任务又开始了,就是作物病害防治。
昨天有农民来问豆角病害该怎么防治,早春播种的豆角,现在已经长到可以挂枝了。随着豆角的不断生长,病害也慢慢的涌现出来,有一部分农民看到这一症状会直接去农资店买药水进行防治,但是比较贵,而且使用药水防治很容易造成作物有农药残留,人们都不敢轻易食用,那些便宜的在药水基本没什么效果,很多农民对防止豆角病害都很迷茫。
我们常见的豆角病害有豆角锈病、豆角疫病、豆角枯萎病、豆角叶霉病、豆角病毒病等。都是种植豆角时比较常出现的病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病害的危害症状有哪些,我们在种植时怎样分辨出来。
豆角锈病: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点,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减少侵染源。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轮作种植,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采用高畦深沟,合理追肥,建议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防护对增强植株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豆角疫病:主要为害茎、叶及荚果,多发生在茎节部或节附近,尤以近地面处居多。病部初时呈水渍状,后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大为圆形淡褐色斑,表面生白霉。荚果被害病部亦生白霉,腐烂。
防治措施:选用选用抗病品种,及时的进行水旱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采用高畦深沟,合理密植,使其通风透光,注意雨后及时排水。移植定栽以后建议选用护根灵喷施豆角根部,能有效的防治病害的发生。
豆角枯萎病: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粉红色霉层。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50-70克/亩护根灵兑水100-200公斤稀释罐根冲施、叶面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豆角根腐病:根腐病引起豆角枯蔓死藤。根腐病的病原称腐皮镰孢菌菜豆专化型能侵染豆角和菜豆。一般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到开花结荚时植株较矮小,病株下部叶片从叶缘开始变黄,慢慢枯萎,一般不脱落,病株容易拔出。茎的地下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侧根脱落腐烂,甚至主根全部腐烂。病原菌都以菌丝体、厚垣孢子等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有较强腐生性,能在土中和厩肥中腐生存活多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工具和带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致皮层腐烂。一般在土质粘重、过湿、偏酸、肥力不足和管理粗放的连作地上发病较严重。
防治措施:尽量避免豆角和菜豆连作,能实行2-3年轮作更好,并注意选用较抗病和耐病的品种。及时拔除、烧毁病残株。堆肥、厩肥要发酵腐、熟透。使用酵素菌肥也有助于抑制和消灭土中病原菌。选择地势较高、疏水性较好的地块,深沟高畦整地,并适量施用石灰,防止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播种时用护根灵10克/亩兑水500-100克浸种30分钟,晾干后进行播种。待苗出齐以后可用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兑水稀释进行喷洒,对预防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每隔10天左右一次,效果更好。
豆角叶霉病:叶霉病主要为叶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可见灰黑色霉菌潮湿时叶背可见灰黑色霉菌。
防治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清洁田园;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增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及时喷药防治。
豆角病毒病:叶片出现深、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失收。
防治措施:一般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等适宜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生长。用强兴生物护根灵兑水稀释对作物罐根或是喷洒能有效的抑制各类真菌性以及部分细菌性病害。
关注强兴生物: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关注强兴生物微店商城
服务电话:400-033-5870
0779-2050030
咨询电话:18877950090
18877950122
|